减少组织内耗,就是最好的降本增效
|
fangfang
2024年2月28日 12:10
本文热度 728
|
这段时间,在和很多企业家聊天时,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,就是:降本增效。
的确,2024年充满着不确定,企业要活下去,降本增效是主旋律。怎么降本增效呢?很多企业只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:裁员。但实际上,除非公司账上的现金挺不过三个月,否则不要轻易裁员。因为一旦裁员,整个公司人心惶惶,团队的战斗力是会下降的,其结果也往往是得不偿失。人力是资本,而不是成本。把人用好了,反而能创造出高价值,高收益。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,发现占据企业成本很多却经常被忽略的是:由于组织内耗而产生的额外成本。什么是组织内耗?指的是组织内部不团结,不协调,导致公司的资源耗散,效率低下。产生沟通成本的第一种情形是:由于信息不一致带来的猜疑。人与人的认知是有差异的,有些人能看见大象的全貌,有些人只能看见大象的一条腿。这种信息不对称,导致了猜疑的产生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错的。所以,我们经常看见,领导做了一个决策,开会反反复复沟通无数遍,依然落不了地,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成本。产生沟通成本的第二种情形是:由于利益不一致带来的误解。很多企业存在着“部门墙”的现象,各部门间各自为政,所有部门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。结果就是,在协同的过程中,开了无数的会议,但还是没有达成一致。各部门依旧相互掣肘,推诿扯皮,导致业务无法推进。沟通成本,存在于公司的各个层面。而且,职位越高的人,沟通成本越高。所谓的“效率成本”,指的是由于组织内部低效率而产生的成本。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:毫无准备就被叫去参加会议,可会议明明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。会议上,领导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,变成个人脱口秀。说好30分钟的短会,开着开着,就变成了2个小时、3个小时的长会。没有任何实质性决议,开会变成演戏,这就是形式主义,纯属浪费时间。比如,业务人员报销差旅费,要经过层层审批,流程极其烦琐,拿到报销费用的周期很长,这么做其实会挫伤业务人员的积极性。有些小公司会仿照大公司的做派行事,设计了复杂的流程体系,但这其实是画地为牢,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。什么是“管理者偏好成本”?就是管理者凭自己喜好做决定,任人唯亲,给业务造成损失,从而产生大量的成本。比如,有些管理者奉行山头主义,培养亲信势力,打击异己,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。俗话说: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。一个错误的管理者所带来的危害,远比10个错误的员工带来的危害要大。所以,华为会把每年淘汰10%的干部,视为一项重要的人才战略。组织内耗问题的根源是很多东西是模糊的。在该明确的地方不明确,团队不知道该做什么,有什么标准,致使组织撕扯内耗,效率低下。业务的车轮要向前走,就必须保证所有人是打着同一面红旗,站在同一个战壕下。如果每个人各有想法,方向也不一致,只会互相拉扯,摩擦、消耗彼此的能量,那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能。所以,一定要统一思想,确保所有人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。如何提高这种共识度呢?靠的是组织内部频繁、坦诚地沟通。你不沟通,别人就不知道你的想法;你不坦诚,别人就不会和你建立信任。沟通时,学会换位思考。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当你不能理解的时候,换个位置思考问题,关键是达成共识,做到上下同欲。大多数内耗,是责权利不清晰导致的。责、就是责任;权,就是权力;利,就是利益。一个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,公司就应该赋予他什么样的权力,给予什么样的利益。为什么责权利要明确?因为,只有明确职责和权限,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,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才能避免错位、失位情况发生。拎不清责权利,很容易会出现推卸责任、抢功甩锅的现象。为什么责权利要对等?道理很简单:权力是用来做决策的,而决策需要信息。越贴近一线、担责越重的人掌握的信息也越多。给他相应的权力,他才能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,权力的行使才最有效率。给他相应的利益,他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。要减少组织内耗,提高团队的凝聚力,就必须打造简单、坦诚的文化。文化,是组织的黏合剂。要做好企业文化宣贯,让所有人都知道公司倡导什么,反对什么。更要创造一种说真话的文化氛围,让所有人把问题摆到桌面上,而不是互相猜忌,弄得组织内部山头林立,自成壁垒。所谓简单,就是要对事不对人。看见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,为了工作的结果,能做到直言不讳,指出对方的问题。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,核心目的,是要把事情做好。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,为了争取最佳结果,开诚布公,就事论事,让沟通变得简单。最后,总结一下:组织内耗会产生3种隐性成本:沟通成本、效率成本和管理者偏好成本。如何减少组织内耗呢?统一思想,提高共识度;厘清边界,明确责权利;打造简单、坦诚的文化。
该文章在 2024/2/28 12:10:02 编辑过